去年底以來,債券市場步入了高位震蕩的局面。隨著海內外宏觀因素帶來的國內債市利率下行以及國內經濟形勢下行的壓力,后市債市是否仍存投資機會?
在泓德基金副總經理溫永鵬看來,2019年下半年貨幣政策整體仍將維持中性偏寬松的格局,債券牛市尚未結束,后續(xù)債市機會和風險或將并存。他強調,近些年來,債市的違約事件不斷出現(xiàn),隨著國內債市剛性兌付的打破,未來信用債違約或將走向常態(tài)化,對于投資而言,這是挑戰(zhàn),它對于我們的信用評價團隊和風險把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也是機遇,倘若我們能夠提升風險定價能力,并通過精細化的研究和組合對沖掉違約帶來的風險,是能夠找到金融資產定價偏差所帶來的投資機會的。
溫永鵬還表示,在這一背景下,未來在債券產品設計上也可進行一些創(chuàng)新,把握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會,利用專業(yè)的信評和投資能力挖掘投資機會。
海內外因素影響債市走勢
截至目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資金面仍較為寬松,長端利率有所下行,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已跌破3%,債市的牛市行情仍在繼續(xù)。溫永鵬表示,“短期內市場可能會隨著風險偏好的變化有所波動,但整體而言,我們依舊看好債券市場表現(xiàn)”。在這一背景下,債券收益率仍存在下行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今年以來,信用違約事件有所增加,信用研究以及信用層面的策略也變得更為重要。
在溫永鵬看來,未來海內外宏觀因素均會影響國內債市走勢。海外方面,目前海外十幾個國家的長端利率均為負數(shù),這對中國的利率有一定向下牽引作用。國內方面,債市主要受到下半年國內經濟下行以及通脹預期的影響。根據(jù)7月份的宏觀數(shù)據(jù),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客觀存在。同時,對于通脹預期,大多數(shù)機構認為7月份會是高點,后期會逐漸回落,但回落速度不一定很快。因此,后市債市利率下行仍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下行的幅度尚待觀察。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國內信用利差或將繼續(xù)分化,其中高等級信用債,比如3A級信用債會隨著國債收益率下行,其收益率下行的同時利差也在收窄,相比而言,低等級信用債信用利差收窄幅度可能有限甚至在某些階段信用利差可能進一步擴大。
面臨海內外因素帶來的影響,對于債市投資而言,是否仍有機會?
溫永鵬認為機遇和風險并存。他表示,對于利率債而言,國內利率下行代表債券價格上漲,這確實是一種機會;對于信用債而言,經濟下行或導致信用違約增加,需要防范違約風險的發(fā)生。因此,未來的債市將會是機遇和風險并存。
客觀看待違約事件 提高風險定價能力
去年以來,債市頻繁發(fā)生違約的“黑天鵝”事件,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增強,違約事件或將增多。溫永鵬認為在做好風險防范的同時,需要以平常心看待違約事件,因為相較2014年以前,違約事件正在變得越來越常態(tài)化。
“比如說全市場某一等級債券的違約率為千分之二,那就代表只要你投資這個等級的債券,就將承受這樣的違約概率。理論上來說,即便分散投資,整個組合的違約概率也是千分之二。除非純買國債,否則沒有人敢說絕對不會‘踩雷’,但我們可以通過深入的個券研究和組合管理來對沖違約帶來的風險,這就是投資和研究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溫永鵬表示。
溫永鵬認為在未來的發(fā)展中,公募基金還需要提升給資產和風險定價的能力。他表示,特別是2018年以來,企業(yè)違約事件不斷出現(xiàn),在債券違約潮的沖擊下,固收產品如何在信用下沉時規(guī)避投資風險,也應當成為債基經理關注的重點,這實際上考驗的是信評和基金經理對于風險定價的能力。
溫永鵬還表示,固收產品也需要對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細分,有的產品專注于高等級信用債的投資,這樣的產品對于違約應當是零容忍或者是把違約率降到市場平均線以下,而另一些產品則可以在信用研究上更具有開拓和創(chuàng)新精神,它們在投資中不是簡單的防止違約的問題,而是即便存在違約概率,也要以足夠的收益來補償違約損失。在溫永鵬看來,發(fā)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是未來的大勢所趨,若未來各種類型的信用債市場發(fā)展起來,也將為投資帶來更多的機遇。
|
關閉本頁 打印本頁 |